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立德树人主责主业,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调查研究与研究生骨干培养高质量发展结合,10月17日下午,2024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躬行计划”——吉华街道课题调研选题报告会暨启动仪式于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吉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冬冬、党工委副书记梅刚,党工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学维,团工委书记吴丹,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副主任徐钰莹和各社区党委书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党委副书记关添,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詹多彦,团委书记郝治翰出席会议,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生实践团队代表参会并做汇报。会议由刘学维主持。
会议现场
武晓峰发言
武晓峰回顾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躬行计划”与吉华街道的“校街党建融合”合作历程,高度肯定了这一模式对于研究生立德树人培养的有益探索,向支持学生务实发展的街道社区老师表示衷心感谢。武老师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宝贵的机会,深入深圳先进基层治理中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社区,开展周期长、扎根深、联络紧的社会调研。武晓峰指出,实践团队应充分发挥清华学生的个人专业优势和校内导师科研资源优势,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历练成长。
张冬冬发言
张冬冬肯定了清华实践团队学生的前期调研成果,感谢学院师生对吉华街道基层治理工作的支持和付出。他表示,基层工作始终受到党中央重点关注,基层工作者肩负着重大责任,也面临复杂挑战。同学们应积极学习全国街道、社区工作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吉华街道的实际情况有效移植,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期待此次调研保持“躬行计划”既有的高质量水平,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和改进,推动计划治理的赋能创新、提质增效。
颁发调研课题认领证书
刘学维带领大家书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社区工作的重要论述。本次“躬行计划”实践是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吉华街道共建的第二次基层社区调研项目,经社区自主调研及校-街双方共同确定,最终产生《超大型城市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停放问题调研》等九个调研课题。会上,梅刚宣读调研课题认领安排,武晓峰和张冬冬共同为“躬行计划”吉华街道实践团队颁发调研课题认领证书。
与会社区代表发言
启动会上,各社区党委书记根据辖区实际,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作了研讨发言,并提出了当前本社区治理存在的难点、痛点,希望在“校街党建融合”过程中相互学习,多讨论、多实践、多思考,为基层治理带来更多的智治新路径和新方法。
研究生实践团队代表汇报前期调研成果
各实践团队代表围绕调研课题进行了前期研究发言,展示了实践团成员对课题的深刻理解和研究计划。同学们围绕城市电动车停放、社区数字化平台、城中村管理、基层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实际难题和社区经验模式进行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调研,确定了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预期学术成果。
武晓峰为张冬冬颁发社会导师聘书
最后,武晓峰向张冬冬授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社会导师聘书,标志着双方在“校街党建融合”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此次启动仪式的举办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青年研究生人才全面培养和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与会人员合影
在“校街党建融合”模式下,学院公开选拔九支研究生实践队伍,深入深圳龙岗区吉华街道一线基层,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团队将通过对九个与基层治理难点相关的课题调研,直面基层工作的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基层治理问题中贡献清华力量。通过本次开题仪式,各项目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实践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课题调研工作。同学们将谨记“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再接再厉,勇担时代重任。
文:赵怡丹、任泽涛
图:黄尹思
编辑:叶思佳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