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结果公布,由我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王蒲生、李平等编著的《工程伦理案例集》荣获二等奖。
本教材被列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团队由李正风、丛杭青、雷毅等全国知名工程伦理专家组成,王蒲生教授任主编,李平副教授任执行主编,我院学工办主任、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陶益副教授以及刘立栋、韦东庆等清华大学领军工程博士均深度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华润学习与创新中心以及全国工程伦理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其中案例库建设工作继2022年得到清华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支持并以考核优秀结项后,2024年又得到清华大学教改项目支持,获批编写《工程伦理案例集》第2辑。
教育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工作组组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为本书作序《以实践智慧引领工程伦理的案例教学》,并指出,工程伦理教育重在将伦理责任融入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实践之中,对于提升工程共同体伦理素养,让工程促进人类福祉提升,有方向性作用。
鉴于工程伦理案例教学在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意识、规范认知和伦理决策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的质量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工程伦理案例集》的编写旨在回应时代诉求,聚焦新的工程形态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彰显新时代中国工程伦理精神。案例体现四大特点:典型性、新颖性、激励性和原创性,即:充分展现《工程伦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有所补充和扩展;突出新的工程形态所体现的伦理问题;以正面叙事为主,彰显新时代中国工程伦理的精神气质;同时提倡一手案例,鼓励编写人员结合自身实践或深入田野发掘一手资料。
全书共有29个反映新时代工程形态以及中国工程与产业实践的案例,分别围绕《工程伦理(第2版)》教材的13章内容,实现“通论”与“分论”相结合。“通论”部分涉及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和“价值、利益与公正”等共性伦理问题;而“分论” 针对性地分析土木、水利、化工等工程领域的特殊伦理问题。每个案例文本后附有一份案例教学指导说明书,旨在为“工程伦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更多支持,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和工程管理人员开展工程实践提供有益参考。该教材的出版有效发挥了清华大学在全国工程伦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支撑起“职业伦理”“工程伦理”等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使用本教材的“职业伦理”课程先后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清华大学精品课;入选全国首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名单;“从单向传授到情景体验——工程伦理案例教学设计”在深圳市第三届思政课改革创新系列优秀成果中获评思政理论课创新课例三等奖;依托“职业伦理”课程开展的“凸显‘立德树人’的‘职业伦理’教学体系探索”项目荣获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证书
2023年,本教材还入选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评教材和工具书类排名第一。
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对优秀教材编写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未来,培养处将继续助力教师们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推出更多精品教材。
供稿:培养处
编辑:戴雨静
审核:陈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