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4

南国清华人物访谈 | 黄维:以“设计”力量,助力大湾区创出世界品牌


人物简介

黄维,清华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硕士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国际开放创新教育中心(Open FIESTA)互联网+创新设计(IID)硕士项目首席教授、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中心(IMDT)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清华美院教务办主任。  

黄维是一位教研兼优的教授。教学上先后获得过教育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被授予清华大学、深圳市、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一人独拥两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科研上创建了两个设计基础理论体系,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多部专业教材,120余项设计作品获奖,其中包括联合国“世界之星”“亚洲之星”和“中国之星”包装奖、中国优秀企业品牌形象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设计北京”大奖,荣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称号等。先后为中国希望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双鹤药业、王致和集团、兴业银行、福州航空、深圳大学城等200余家企事业机构或大型活动成功导入品牌战略和形象设计系统,深受欢迎。

黄维教授设计的部分机构品牌logo

入秋,南国鹏城天高云淡、清风拂面,最是一年好时节。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丽大学城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见到了黄维教授,在设计艺术研究所的一方草木环绕的幽静的小阳台上,开始了我们愉快的交谈。


“点将”南下

“四个字一片楼”拼出一方新天地

黄维笑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硕士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99年底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从此成了一名清华人。2002年他从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又获得教育部公派赴日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2003年底,幸运再一次降临到黄维身上——彼时,深圳大学城将竣工落成,为了筹建南国清华,清华大学从相关院系中抽调一批年富力强、善于开拓的学术带头人南下“垦荒”建院。而清华美院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的选拔要求似乎是给黄维量身定制的:博士毕业、有海外学习背景;热爱教育,管过教学,勇于创新,有社会活动力,南方人……一轮筛选下来,黄维成了“唯一”的选项。

“一开始内心并非情愿,毕竟深圳的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家在北京,孩子还在读小学。”2003年的深圳大学城还是一片大工地,周边交通不便、社区冷僻,此时来深圳的清华人不亚于舍家撇业的一次“垦荒”。但黄维记住了美院领导的“承诺”:“你先去,过两年就换人来接替你!”

“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一批入驻者有18个人,他们在校车的车身上贴了18颗星,我大概是第20几颗吧……”2003年12月,清华美院的院长、副院长陪着黄维飞来深圳,把他送进了大学城,郑重地交到了时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领导手上。院领导指着一片建设工地告诉黄维:现在只能给你“四个字,一片楼”,4个字就是“清华大学” “一片楼”就是这片正在建造的楼房,你就大胆去闯,干好了留下,干不好就回去!

从荷园3号公寓入住的第一批“住户”,到迎来满楼的青春面孔,一晃18年过去了,或许是福建人骨子里那种“爱拼才会赢”的劲儿让黄维留了下来。他笑称:“来了深圳竟越发喜欢上了这里,一开始两年过去了,没人来接替我,后来却是自己也离不开了。我就这样一直留在了深圳大学城里,就在第一天入住的宿舍里住了18年。” 

黄维教授和他的弟子们

18年来,随着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办学定位的转变以及新培养项目的增加,黄维也与时俱进地实现了个人在南国清华的三次转型——2003-2011年,从确立研究定位,寻找主攻方向到研发两门精品课程;2012-2015年,从学术硕士、博士的培养到专业硕士的培养;2015年至今,从国内硕士项目的实施到国际硕士交叉学科项目的创建。

看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如今的发展盛势,作为学院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之一,黄维倍感荣幸与欣慰。


VIS-BIS

揭开百年品牌资产培育密码

2020年7月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访问华东四校时曾表示:“高校的明灯照耀着产业,大学老师的纯研究,看得远、钻得深……你们的成果可以像灯塔,既照亮我们,也可以照亮别人,是有利于我们,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的。”

作为一名清华教师和深圳的“拓荒牛”,18年前,黄维就已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进入21世纪,深圳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考验,深圳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创建自主品牌”。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那么,设计领域的“基础研究”是什么?如何才能助力企业升级转型,创建自主品牌?高校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走在校园里,黄维陷入了沉思。

黄维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S)领域的专家,不少深圳企业创始人向黄维讨教:“黄老师,我们该拿什么传给后代?是企业VI吗?”黄维突然意识到,深圳是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几年过去了,如果仍旧做来样加工,最终只能自己哭别人笑。因此,众多企业创始人都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创建自主品牌。“我们应该做原创品牌,这才是企业夯实百年基业的根本。”然而,品牌是什么?品牌形象在培育百年品牌资产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其理论与方法又是什么呢?——黄维意识到这是一个当时中国学者涉猎尚浅的新领域。

“我们不懂,可国外有人懂!”说干就干!为了揭示品牌发展的奥秘,黄维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清华大学的海外研修项目的机会与渠道,在多个国家展开持续且深入的研究,在调研了大量世界百年知名品牌发展史的数据支撑下,逐步揭开了百年品牌企业在其品牌资产培育过程中,如何将品牌形象转换为品牌资产的若干“密码”。

比如,根据中国国情特点,提出了品质、品德、品位和品相四位一体、综合打造的品牌概念全新界定;提出了品牌在发展中,首先要凝练品牌基因并确立相应的品牌“胎记”,然后在对其注入生命、灵魂、精神、道德、责任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植入创新产品、故事、典故,规其行为,育其文化并广为传播,使各维度的形象设计都能紧紧围绕着传播品牌核心价值诉求而展开。这样,通过较长时间的打造,使之深入人心,达到能够引发目标消费者对该品牌核心价值产生正面而丰富联想,从而逐渐凝聚成品牌资产(认知度、知名度、联想度、忠诚度和品牌IP),从而产生品牌附加值。据此,黄维从品牌形象的设计、管理、传播与保护四个层面上,系统地研究了将品牌形象培育成百年品牌资产的规律与方法,并构建了更为符合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的“品牌形象战略(Brand Identification Strategy,简称BIS)”理论体系与设计方法论,旨在为中国企业培育百年品牌提供保驾护航的理论支持。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对设计教育提出的核心需求。

这门主要源自深圳经济发展需求而研发的“品牌形象战略与设计”课程于2016年获得“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也成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院后首门校级精品课。同时,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学成果也先后获得多项教育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服务企业

让中国原创缔造出传世品牌

星巴克卖的是咖啡吗?路易威登卖的是服装吗?可口可乐只是一杯饮料吗?不!消费者到星巴克是体验一种浪漫情怀;LV的老花帆布诉说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贵族精神;可口可乐一直在为年轻与时尚代言;阿迪达斯可无限延伸的“三条杠”象征着“没有不可能”的信念……黄维教授一针见血地提出:“我们的差距在于,百年品牌卖的是人性中永恒的情感诉求,人性永存,品牌永续。而我们卖的只是产品,产品过时则品牌消亡。”

27年前,黄维受邀为中国老字号王致和设计的“商标”,没想到却被德国一家企业抢注。黄维不信这个邪,在商务部支持下,助力王致和打赢了中国海外商标维权“第一案”。“百年品牌资产的培育是一个马拉松式的工程建设,切不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因此,品牌形象的设计、管理、传播与保护缺一不可,要不受外界各种干扰,持之以恒地精心培育。就像疫情期间,很多企业有形资产可能下降,但如果懂得‘品牌资产’培育原理并有所作为的话,那你将会发现这期间品牌资产却是上升的。”

“要把论文写在市场中,把学问做到企业里,把珍珠穿成项链,把马儿送上草原。”黄维坚持采用以优质的教学赢得科研项目、以高水平的设计为社会服务、以优秀的案例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形成了校企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也为来深创业的第一个10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日里,黄维的工作量极度饱和,甚至长期超负荷工作,除校内教学工作外,他还兼任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藤铁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资深会长兼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深圳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以及北京王致和、深圳百泰首饰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特聘品牌文化和形象战略顾问,很多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框架需要他从头做起……18年来,黄维为数十家企事业机构导入BIS系统,这一体系在多年实践中被反复证明具有创新价值且行之有效,获得高度认同和好评。      

黄维教授为深圳企业高管培训品牌战略与形象设计

另外,黄维教授还应邀在清华EMBA、北大光华、北大汇丰、香港城市大学、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等各类工商管理课堂上主讲品牌形象战略相关课程,为深圳乃至大湾区2000多家企业高管提供专业的BIS培训。他常提醒企业,做品牌不能只顾自己盈亏,所有创新都应该围绕着目标受众展开,要知道什么可以创新,什么则应该坚守。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身为一名1985年入党的老党员,黄维授课从不保留,他期待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更多企业走出误区,让中国原创缔造出传世的百年品牌。在建党百年之际,黄维被授予 “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跨界融合

“VSD”开启视觉符号设计“心眼”

如果说黄维创建的“品牌形象战略与设计(BIS)”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体系的话,那么“视觉符号设计(VSD)”则从设计语言的角度为设计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思维与新路径——这是黄维教授来深后研发的第二门艺术硕士生专业课程。

黄维介绍,VSD是从人性情感需求和视知觉与心理效应两个层面,研究视觉符号的“开心”(准确定位)、“开眼”(个性表现)和“心眼”一致的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它可以帮助设计者将 “知其然”提升为“知其所以然”,从“人性”共同的情感诉求出发,设计出定位准确、形态独特的视觉符号。简单来说,就是回答“一个视觉形态变化多大时最容易引人注目并令人过目不忘”。由于该理论道破了设计的 “天机”,所以它可以应用到各种维度的设计中去,引领设计师到达 “登高望远,山水无界”的境地,深受历届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欢迎,2019年该课程也荣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VSD课程建设是黄维40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淀。为了打破以往高校传统设计专业之间的隔板,该课程采用的是知行合一、跨界交叉的教学模式。一次黄维应邀到福建安溪担任藤铁工艺大赛评委,他发现这个产业十分适合作为VSD课程实验教学的平台。于是,从2015年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安溪县政府合作建立清华·安溪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连续7年,每年黄维带领清华学子到安溪基地与当地工匠开展“艺匠融合,协同创新”实验教学活动,共同探索“中国文化,世界表达;传统元素,当代表现”设计创新之道。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清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而且通过每年专题培训和合作创作,也提高了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工艺师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有效地推动了当地藤铁工艺的发展。此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还特别成立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助力全国藤铁工艺设计的提升。2019年,安溪获评联合国“世界藤铁工艺之都”,清华师生的作品也在历年全国文博会上屡获嘉奖。


诲人不倦

立德育人润物细无声

“踏进清华门,要成清华人。心系家国情,为学务求真。不忘初心志,不负韶华辰!”一生教书育人,倾注了黄维对弟子们深沉的舐犊之情。

要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老师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黄维说,老师要做好榜样,绝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毕业多年的学生曹宇哲还记得,黄老师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总是一直工作到12点。晚上离开时,总能看到他从电脑后探出头来说:“拜拜,你们先走!”“黄门子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原来黄维自己就是记笔记的受益者,从他在清华求学开始,教学院长就要求他记录下读书摘要、创意和思考,数十年下来,黄维已经积累了百多本笔记。

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黄维第一时间组织艺术硕士生设计“抗疫海报”,他带头设计,全国各地的学生一呼百应日夜兼程,短短四天,推出一批海报,得到社会高度关注。疫情防控期间,他的在线教学,获得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特别奖”……    

黄维教授辅导学生创作

“思想上关爱但不溺爱,学术上自由但不自流,学习上严格但不严苛,科研上放手但不撒手,生活上呵护但不监护,话语上语重但不言重。”黄维一生育才无数,每年教师节,弟子们为恩师送上祝福与感激,此时黄维常问自己:“他们的优秀真的是我‘培养’出来的吗?好像不完全是!”原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曾说过:“杰出的人才是冒出来的,是在有利的环境下冒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黄维对此非常认同,他说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国际化城市,创新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高新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深圳,社会创新意识强烈,为各种人才的冒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与平台。黄老师的博士生王韩晗即将毕业,她告诉记者:“未来一定会留在深圳。”


明理创新

佳作等身创建“开眼”品牌

自从踏进大学城的那一天开始,黄维就把塑造大学城的品牌形象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工作,18年来,他带领其设计团队,逐步建立与完善这一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受到大学城师生的肯定和好评。

深圳大学城“城徽”就出自黄维之手,这是他来深后设计的第一件作品。“为什么要建大学城?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九天大鹏’之才!”深圳又名鹏城,深圳大学城可以视为“鹏巢”。黄维指着城徽图案说道:“让大鹏的翅膀冲破外圈,体现了大学城师生秉承深圳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城市文化基因和大学城的育人理念。”

黄维教授设计的深圳大学城logo

“大学城图书馆建筑造型是跨河、骑山,宛如一条‘飘带’,我从中获得灵感:当今图书馆的本质意义不是书库,而是创新知识的孵化器。所以我采用‘飘带’的形象来表达‘体验阅读之美,共享科技资源’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原来大学城图书馆的品牌形象系统也是出自黄维之手!他希望,所有大学城里的师生们都能在这样一个诗意的阅读空间里获得灵感和智慧。

黄维教授设计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logo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鲜为人知的 “鹏城孔雀计划”标识也出自黄维之笔。轻盈舒展的线条生动地勾勒出一只东南飞的优美孔雀,简洁的图案让深圳“广纳天下英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愿望鲜活地跃然纸上……

黄维教授设计的孔雀计划logo

黄维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有如此多的机会以设计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期盼和对鹏城的挚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0周年院庆,他设计了吉祥物“云娃”,此次20周年院庆之际,黄维又设计了一朵“祥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说,“总有一天清华SIGS培育的‘雏鹏’一定会化为扶摇直上的大鹏,破云而出,反哺鹏城。”

18年来,黄维先后为200余家深圳不同行业的企业成功导入品牌形象战略系统,同时还创作了上百件(套)的“开眼”文创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扎根深圳

再给我10年还可以做得更好

黄维说:“刚来的时候的确非常艰难,但到了这里以后,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很喜欢深圳,它是一个设计创新之都,这片乐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给了我很多自由发挥空间,也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

黄维教授设计的铁艺作品《天道》

在设计艺术研究所里有一个空间不大的开放式展厅,这里陈列着师生们的部分设计作品。其中,一件铁艺作品“拓荒牛”格外引人瞩目,其名《天道》——这也是黄维老师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作品,刚获得第17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

黄维介绍,这件作品运用当代视觉符号设计语言,以一根钢管塑造出一只埋头奋力摧枯拉朽的拓荒牛形象,简洁有力、充满弹性,体现出深圳人“一根筋”的创新创业精神;由头部的黑棕色到尾部的金色变化,表现了从辛勤劳动到获得财富的过程,生动地揭示出“天道酬勤”的致富哲理,更表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勤劳致富的信心与力量。这件作品准确而生动地反映了黄维对深圳改革开放40年发展源动力的认识,造型时尚,内涵深刻,饱含着他对深圳精神的崇敬之情。

黄老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成蹊,受人尊敬。但人前的风光却掩不住他内心深处的隐痛。作为父亲和丈夫,黄维遗憾没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家庭,更无法释怀对妻子因病离世的愧疚。近年来,深圳设计界不少老朋友相继过世,也常让黄老师伤怀。

“北来一孤雁,南飞十八载;四字一片楼,奋力把路开。应时三转型,匠心育英才;常怀自强心,开辟新未来!”采访到此时,橙黄色的夕阳将大学城染得一片金光。黄维感慨地说:“18年,我只不过开了个头,却已到退休年龄,但还有许多事急着要去做,比如:把我长期研究的两个理论体系和积累的众多实战案例整理成专著,为更多需要创建自主品牌的企业家和文创设计师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我最祈望的是能够用自己微薄的设计力量,助力大湾区创出世界品牌。如果再给我10年,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转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