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3

SIGS新师说 | 殷振元:聚焦清华海洋,激发科研智慧

前言: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过去一年学院延揽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为了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新引进教师,“SIGS新师说”系列推送将为大家讲述部分新引进教师与SIGS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学术经历与生活感悟。


殷振元,2014年、2019年分别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一等荣誉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及博士后师从新加坡国立大学Praveen Linga教授,并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George Moridis教授开展了深度合作。2020年12月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现任海洋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

其研究领域聚焦气体水合物科学与技术,是工程热物理与深地深海交叉的重要方向,在天然气水合物先进开采方法的实验研究、热-流-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先进全局优化拟合算法的开发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同时研究方向也包括水合物法深海二氧化碳封存、基于LNG冷能利用的水合物相变蓄冷材料及冷量输送技术,其研究成果对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殷振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总引用量超过880,H-index为14。

曾获2009年新加坡教育部SM3奖学金、2016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博士奖学金、2019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荣誉。

 

深海鹏城,未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这无疑为在深圳从事与海洋学科相关研究的学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发展空间。

清华大学依托在土木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领先优势,深圳市的创新优势及毗邻南海的地缘优势,建设学科高度交叉的一流海洋学科,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工院”)应运而生。海工院以海洋科学为基础,以海洋技术作为支撑,主攻深海工程、滨海工程与技术、海洋生态环境三大方向,海洋工程与物理海洋、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信息、海洋生态与环境五大应用领域。

殷振元曾于2018年受邀到深圳研究生院(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进行学术交流,他被学院的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和科研机制所吸引,自那时起便持续关注学院的引才动向,并于去年加入海工院,成为一名助理教授。他对未来清洁低碳能源研究和发展规划了目标和方向,希望能将自己长期开展的科学研究、积累的技术成果充分应用在相应的工艺开发上。

殷振元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现代化的年轻城市,同时,深圳在人才引进上提供很大的支持力度,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及海洋工程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也十分重视,相信深圳未来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域将走在前列。”殷振元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前景充满希望,建立先进的气体水合物科学研究实验室,组建一流的科研团队,研发前沿的海洋工程技术,助力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的中国腾飞。

殷振元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气体水合物实验室指导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

 

加强合作,变压力为前行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殷振元坦言,“入职初始就给自己确定了超前的科研和教学目标:筹建实验室、申报科研基金、持续开展已有项目的深入研究,有时确实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但在海工院陈道毅教授、傅旭东教授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下,随着与他们的交流逐步深入,我感受到了学院浓厚且自由的学术氛围,对人才、科研的重视和支持,也体验并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科研平台。经过努力,现在有很多研究合作计划和设想正在逐步实现,未来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交叉学科老师开展合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及深海低碳技术贡献一份力量。另外,学院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同时,这里还有一批多方向、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功能材料等)的优秀教师,大家能够随时进行学术交流,碰撞出新的研究思路、新的科研想法。”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殷振元感受到了开放和自由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机制与保障,和学院对科研人才的尊重与关爱。

科学研究需要核心竞争力,更需要与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合作。入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半年以来,殷振元曾受邀到访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国内院校的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并作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将前期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并与国内外水合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之路难免与压力相伴,但殷振元已经逐步将压力转为在科研征程上前进的动力,经过深入的探索,其研究的课题近期获得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外合作基金的资助,依托海工院可燃冰实验室,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Linga Lab团队继续开展深海碳封存的相关研究。殷振元相信,其科研成果将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助力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


殷振元(中)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水合物地质室进行学术交流

 

战略引领,注重科研成果的支撑与转化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都已针对本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设立了长期研发计划。

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极其丰富,但多数分布在颗粒细、渗透率低、非成岩的泥质粉砂介质中,如何充分认识这种自然界丰富资源的成藏机理是公认的科学难题。同时,如何设计长期、高效、安全的水合物开采方案,也存在许多工程技术方面的挑战。近年来,在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和开采方法上,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对于基础科研需要使用的高精密仪器和关键海工设备多数还需要从外国进口,科研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殷振元表示,“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我们能实现完全地自主掌握科研的主动权,同时,也需要将我国做出的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宣传出去,赢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殷振元一直在思考和不断探索,如何既能做好基础研究,又能解决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在保持学术竞争力的同时又要兼顾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创造更多产业价值。同时,他希望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能加强沟通交流,一起合作共赢。


殷振元(右)与George Moridis教授(中)在美国地质学年会

 

回顾半年多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时光,殷振元表示收获满满,同时感受到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坚信,学院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自己也将竭尽所能,珍惜时间、努力工作、深入研究,紧跟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碳封存等方向的重大课题需求,聚焦世界水合物前沿技术,聚焦国家新能源战略,努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海洋强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文:邓晖、费捷

图:殷振元

编辑:余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