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1

SIGS人物 | 康飞宇:敢用新技术,深圳企业家比科学家更大胆

“想听您讲一讲在深圳创新创业的故事。”

“故事太多了。”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康飞宇教授近日受邀参加深圳市政协“委员讲堂”,活动结束后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几个“不需要回忆就能说出来”的故事。

 

康飞宇


“碳”和“面”有啥相通之处?

康飞宇在“委员讲堂”的演讲题目是《从石墨到石墨烯——碳材料创新与低碳科技》。“碳”在康飞宇嘴里简直就是个“小可爱”,它的神奇让他为之着迷。

作为国家纳米研究重大计划(973)首席科学家、炭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康飞宇主要从事碳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他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8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从那年起便与“碳”朝夕相处。

 

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作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

 

金刚石、富勒烯、石墨……时常去中小学做科普的康飞宇,这样描述他最熟悉的“碳”:碳就如同自己故乡山西的面,同样的面粉可以做出无数不一样的面食,都是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C”,却表现出多种形态。说到结构完美的碳纳米管,康飞宇说如果从地球搭一部梯子到月球,只有碳纳米管有这样的“劲道”可担此重任。

“碳纤维的利用已广泛地进入了百姓生活。”康飞宇举例说:用于服装面料上,碳纤维和石墨烯均可增加发热功能,一件衣服过冬不是笑谈;用来制造汽车部件,则可以减轻汽车重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作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达百米以上,只有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才能做到。

“碳是黑色的,却能给人类提供绿色能源和创造绿色环境。”康飞宇说,碳材料在能源环保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也受到工业界的追捧。

 

石墨烯利用的春天来了吗?

演讲的主角之一“石墨烯”登场了。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物质;石墨烯的硬度比钻石还高,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100倍;石墨烯的室温热导率是铜的热导率的10倍多……”


石墨烯就长这个样

 

康飞宇的一大研究成果就是坚持不懈地推动用中国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发展锂离子电池。从1994年起,项目组研究天然石墨深加工技术和锂离子电池应用技术,实现了天然石墨和石墨烯在锂电方面的规模化应用,助力于锂电行业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

作为承办单位和牵头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邀请石墨烯的发现者、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ndre Geim教授来深圳,不仅仅参加每年一度的深圳石墨烯国际论坛,而且于2017年12月,依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组建了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深圳市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

石墨烯产业链如何构建完善?康飞宇透露,深圳重视石墨烯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早在2018年,清华深研院以12项专利技术入股,光明建发以现金入股注册成立了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2019年以石墨烯公司为基础,采用“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营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并联合北京和浙江申请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公司”解决知识产权运作、技术成果转化等问题,“联盟”解决突破石墨烯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等问题。

谈到石墨和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康飞宇认为,目前难点在于新能源的规模化存储、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发展、碳材料规模化制备的绿色工艺。被问及如何看到近年涌现的石墨烯概念企业,康飞宇认为,石墨烯目前还只是在起到“替代”作用,还没有自己的“杀手锏”,还没有“只有它可以,别的都不行”的情况出现,因此“石墨烯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碳”和新能源是什么关系?

最近与碳有关的热词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较早前与碳有关的流行词是“低碳”。康飞宇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自己的观点:低碳就是要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技术。

  

康飞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用理论的话说,“低碳”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发展,核心在于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说得通俗些,节能也是低碳的重要方面,不开空调就可以减少排放,低碳生活就是要人人节能减排。

康飞宇在演讲中还谈到了自己与“低碳”的结缘。2010年1月康飞宇从北京来到深圳,出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负责人,第二年他和一位芬兰博士发起了世界低碳城市联盟,组织专家在城市规划、绿色建筑、城市交通、可循环资源等四个领域开展研究。2013年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发展论坛来到深圳,第二十届论坛今年9月将再次来到深圳举行。

由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谈及中国发展电动车的问题。“非常有必要,这是趋势。”康飞宇给出了三大理由: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未来以电代油是必要的;燃油车排放占城市排放的比例约25%-30%,要减排这是个大头;谷电能够满足7000万辆电动车充电,蓄电调峰可以满足需要。此外中国还有制造业、原材料、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推广电动车。

不过,被问及“电动车电池回收处置”问题,康飞宇坦承,电动车电池退役后大规模回收还在研发当中,低成本进行资源回收和避免二次污染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科研人员为什么喜欢深圳?

11年零2个月,康飞宇精确地告诉了记者他在深圳的时间。他清楚地记得,到深圳的第二天就被邀请去五洲宾馆参加与市领导的座谈,主题就是人才和创新。

“深圳产学研的气氛好,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比别的地方要容易。”康飞宇说,深圳的企业是等着要技术,你不用出去找,就有企业家上门来找你,他们用新技术的胆子比你还大。有的小企业,因为某一项技术找上门来,两家合作申请了联合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最后小企业成为著名大企业的供应商。有的企业,“只要你发了篇文章或申请到一项专利,他们立刻就会联系你。”他说。

康飞宇告诉记者,企业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大致分三种:一种是横向科研合作,企业提出某些产品指标性能的要求,由教授们来做技术攻关;一种是采取联合实验室模式,围绕企业需要,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一种就是买走专利使用权或所有权的方式。

“我有150多项专利,目前只有30多项转化了。”康飞宇说,在以往知识产权入股的案例中,是由双方洽谈,或是引入第三方中介来评估。按照已有的规定,研发团队可以占到利益的大头。康飞宇希望深圳在知识产权挂牌交易上再进一步先行先试。

 

“创业不是那么难”源自何处?

从1994年起,康飞宇及其团队的技术就陆续实现了产业化。比如,高功率型石墨负极/微晶石墨精细加工技术等在深圳市翔丰华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产品通过比亚迪、东莞新能源、天津力神等公司认证。

 

康飞宇在实验室

 

“老师的技术,学生最能理解。”在谈到产学研合作成果时,康飞宇透露,他的一位学生使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公司供货,创办的公司于去年在创业板上市。“还有30多位毕业生走在创业的路上。”

康飞宇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培养的学生,除了攀登科学理论高峰和面向就业市场之外,还摸索出一条路子,就是注重实用化以产品开发为主,助力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梦想成真。比如把他们放到工厂里去了解实际需求,让他们做一点实验室之外的“真东西”,碰到了难题又可以立刻回到实验室去讨论,可以第一时间买走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在市场上也就领先一大步。

“学生们在企业做过、看过,久而久之就感到创业没那么难,于是他们敢走出这一步。”康飞宇说。

 


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转载自读创/深圳商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