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工程与管理
    秋季丨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科:物流工程与管理
  • 项目概况

    物流工程与管理是为了满足物流业、制造业、医疗健康、银行、公共服务等部门对物流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本项目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实而宽广的物流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人才。项目的培养时间为2-3年,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0人左右。项目的培养特色是:与企业更紧密合作,面向市场需求培养物流高端人才;应用创新和知识创新并重,多维度促进学生培养质量;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人才。

     

    科研成果 

    学科以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为核心,开展智慧供应链、智慧运输、智慧仓储、物流机器人、港口运作、物流产业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项,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多项,深圳市资助项目十余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华为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顺丰速运、南方电网、唯品会、中集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算法、软件、方案、咨询等技术服务,物流机器人核心技术已转化到企业并获得融资。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年人均到账的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约60万元。近五年来发表论文7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3篇,SSCI检索论文10篇,EI检索论文26篇,CSSCI检索论文3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建成了深圳市物流工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物流机器人教学实验室、深圳市发改委语义挖掘实验室等试验平台,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学科在物流研究领域已有的工程技术与仿真、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着眼于运输系统建模与优化、仓储系统优化与仿真、供应链及生产系统建模与规划、港口运作与港口经济等学科方向,进行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与应用研发。推动在交通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车路协同、智能感知与控制、高精度定位、无人驾驶等学科方向的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

    本学科与美国多所一流大学、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合作交流机会。与深圳、广州十余家国内顶级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实践实验基地。展望未来,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将继续保持其在行业领域内的领先性,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

    物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项目于2009年开始招生,2013年物流工程学科被列入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1年已累计录取276名研究生,毕业161名研究生,多次获得校优秀学位论文(42篇)、校优秀毕业生(14人)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6人)荣誉,比例居全院前茅。


    导师队伍

    学科为汇聚物流领域专家和培养高质量研究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高质量的论文提供了实验基础支撑。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实验员及博士后3名。


    头像

    缪立新

    项目负责人 博导

    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智能交通

    张灿荣 

    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头像

    张凯 

    副教授
    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交通、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

    戚铭尧 

    副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头像

    高本河 

    副教授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杨朋 

    副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

    陈博奎 

    讲师

    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 

    邵老师

    电话:0755-86962674


    2022招生宣讲会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5411T7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