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影片展映暨主创团队深圳首站交流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清华SIGS”)国际一期C310报告厅举行。《康熙与路易十四》影片策划、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视觉文化部主任刘玮,影片责任编辑、广州大同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辉出席活动。清华SIGS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陶益、副主任郝治翰,院教职工代表、40个党支部的学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院校师生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
观影现场合影
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的献礼之作,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由中法电影团队联袂打造,分别在中、法两地拍摄。本片揭秘了中国的康熙皇帝与法国路易十四两位帝王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历史。影片通过细腻的历史还原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展现了三百多年前中法两国在科技、商贸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与碰撞。影片对这段中法交流历史的挖掘和再现,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理念。影片自上映以来备受好评,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历史洞察,赢得了众多荣誉,包括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第20届中美电影节年度“金天使”最佳纪录电影等。
电影剧照
刘玮与观众分享了《康熙与路易十四》的创作起源。他表示,本片从2021年开始构思策划,2023年在中法两国分别开机拍摄,到2024年正式上映,历时3年。其间得到了中法两国学术界、文化界和影视界的多方支持。2024年5月,借助第十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展映的契机,本片在法国巴黎举行全球首秀,获得中外观众的广泛好评。《康熙与路易十四》成为中法两国电影界携手回望历史、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主创团队代表发言(中:陈明辉、右:刘玮)
陈明辉表示,中法两国团队的磨合是拍摄最大的挑战之一,不仅面临时差等问题,影片涉及的历史细节都需要经过两国专家的双重考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严谨客观,其面向的不仅中国观众,也要得到法国乃至全球观众的认可。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交流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影片的历史背景、创作理念及文化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刘玮表示,影片分为科技、商贸和思想文化三个篇章,这种结构借鉴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旨在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复杂的历史脉络。
陶益表示,影片不仅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互鉴,更传递了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同学们应以更广阔的胸怀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康熙与路易十四》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座连接中法两国文化的桥梁。正如影片所传递的主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依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观影师生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与世界各民族一起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观影感言:
影片中康熙派遣学者向法国耶稣会士学习数学、天文,路易十四则通过传教士带回《本草纲目》等典籍。这种基于平等尊重的双向互动,恰如我们Open FIESTA倡导的开放创新(Open)与交叉融合(FIESTA)理念。我们当以史为鉴,在跨文化合作中既葆有各美其美的专业自信,更践行美美与共的开放胸怀,让文明互鉴的基因在当代科技创新中赓续传承。
——深中法硕4党支部 张一帆
非常感谢《康熙与路易十四》主创团队带给我们如此充满历史底蕴与哲思的电影,电影展现了三百多年前中法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也造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隔阂,但也正是这些误解和碰撞,推动了两个国家对彼此的的了解。这也启示我们面对全世界多元的文化,要积极交流和学习,在文明的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筹备组/深环硕4党支部 胡静雯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让我们思考新时代青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历史使命。今天的我们更需以开放的胸襟推动科技与文化“双向奔赴”。作为清华人,我们既要扎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又要以全球视野拥抱前沿思想。作为材料学科博士生,我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提升,要将创新成果应用于服务人民、服务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深材博一党支部党支部书记 戴朋朋
会后嘉宾合影
此次活动由清华SIGS研究生会文化部主办,深材博一党支部、深医管硕41党支部、深医管硕42党支部、深中法硕4党支部、深生医硕4党支部和深社科研党支部联合承办。
来源:院研究生会
文:胡静雯
编辑:叶思佳
审核:聂晓梅